位置: 首页 > 执政为民 正文

四川省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调查报告

作者: 来源:admin 关注: 时间:2019-02-26 20:27

  今年3月下旬至4月初,我们到四川考察学习。时值早春,乍暖还寒,盆地多阴,但我们碰上了成都平原难得的好天气。一连数日,暖风拂面,阳光灿烂。沿途所见所闻,都是四川人民团结奋进的新气象,都是天府之国新跨越的壮丽图景。我们眼前为之一亮,心情也像天气一样的好。

  一、天府之国新思路

四川省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调查报告

四川省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调查报告

  自古以来,神州大地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只有四川一地。四川何以得此美誉?一是她富庶。四川人的勤劳和智慧是无与伦比的,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他们以巧夺天工的耕织技术,使自己的家园成为真正的锦绣河山。二是她壮美。剑门之雄,峨眉之秀,九寨飞瀑,蜀南竹海……均为人间罕见,宛如仙境。三是她神奇。青城山天道玄妙,岷江岸石佛雄伟,还有三星堆的神树,把天上人间连接起来。更神奇的是无数犹如文曲星、武曲星下凡的大英雄、大学者从川中走出,参与铸建中华民族宏伟壮丽的文明丰碑。

  天下万事万物,都具有两重性,均为利弊相连。四川优势很突出,劣势亦显然。虽然“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状况可以通过发展现代化交通逐步改变,但人多地少、资源不足等严峻现实将会形成长期的困扰。“天府之国”的美誉虽然好听,但如果不清醒也会成为包袱,甚至会陷入盲目骄傲、固步自封的境地。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的发展相对滞后了。从1978-1999年,四川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位从第6名下降到第10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排全国第26位,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117元扩大到2083元。整体发展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就是在西部地区,在某些方面,四川的发展也一度落伍。比如,四川和云南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四川对旅游业曾经重视不够。川滇两省共有一个闻名于世的泸沽湖。泸沽湖的旅游,在相当长的时间,云南方面搞得有声有色,四川方面却动静不大。上个世纪90年代中,《人民日报》就此发表过《西边太阳东边雨》的文章,讲的就是泸沽湖东西两边旅游业的发展差异。

  当人类历史跨进公元第三个千年之时,“天府之国”的人们非常严肃地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省委省政府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重温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教导,充分认识发展的重要性,自我加压,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谋求发展。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面前,四川省委组织、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开展“西部大开发、四川怎么办”的大讨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意识,树立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观念;破除因循守旧、自我封闭的意识,树立大胆开放、勇于改革的观念;破除畏首畏尾、无所作为的意识,树立只争朝夕、勇于跨越的观念。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大之后,在不断深入的思想解放大讨论中,在科学认识省情的基础上,四川确定了发展新思路,即实施追赶型、跨越式的发展战略。其主要内涵是以解放思想、理论创新为先导,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保障,努力做好基础建设、生态工程、结构调整、科技兴川、改革开放五篇文章,大力发展水利电力、电子信息、冶金机械、文化旅游、医药化工和饮料食品六大产业,把四川建成西部经济强省、文化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天府之国新跨越。

  二、“三个转变”开新篇

  四川的同志常说,理念是金,欠发达地区只有用新的理念开路,才能找到比较优势,走上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的时代,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最为金贵的理念,当然要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同志说得好:“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政策,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思想的停滞是最可怕的。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十六大精神,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把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摆在经济全球化和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考察,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舞台上去定位。”通过定位,引导干部群众破除重资源、轻资本的意识,树立资本是资源活的形态的观念;破除重财政、信贷投入,轻民间资本投入的意识,树立民间资本是重要的社会投入的观念;破除重拥有、轻转化的意识,树立资源只有通过市场运作才能成为资本的观念;破除重硬环境建设、轻软环境改善的意识,树立软环境是更高层次的发展环境的观念;破除重管理、求规范,轻创新、怕突破的意识,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观念。这“五破五立”,归结起来,就是以市场化配置资源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树立先进的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抓住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三个转变”,即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

  “三个转变”从理念变为政策,已经成为四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抓手。2003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发布了三个重要的政策文件,省级各部门推出了45个相应的配套措施。与此同时,妨碍“三个转变”的432个审批事项宣布作废,让非市场因素远离资源变资本的过程,让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享有充分的调节作用。

  为了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四川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经营土地为基础,盘活城市资金,精心培育市场主体,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与之路,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实现城市建设中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政府“批地”的做法彻底改变了,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正在完善。2003年,全省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比例达67.5%,比上一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在供地总量仅增加5.1%的情况下,政府土地收益增长2.5倍,城市建设投资增长79.8%,全省城镇化率一年之内提高近2个百分点,达到30.1%。

  《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重点解决了民间资金转变为民间资本中工业用地、电力供应、融资担保、企业负担、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问题,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激发了人民群众自己动手创造财富的极大热情。《决定》才实施一年,全省民营企业就新增3万户,投资增长28.4%。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36.9%,民营经济创造的税收占全省税收总额的45%。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四川是人口大省,人力资源非常丰富,加快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尤为重要。对各类人才来说,事业就是感召力,环境就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为了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四川省委省政府着力营造“五大环境”:一是创业环境。积极办好绵阳科技城和成都高新区,加快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区等各类专业孵化器的建设,搭建创业平台,增强创业保障,激发创新活力。二是政策环境。创新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法规体系,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的旧观念、老规定。三是政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好政务服务中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减少环节,提高效率,降低人才创业成本。四是生活环境。对各类人才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如户籍、住房、医疗、社会保险、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尽可能帮助解决,消除其后顾之忧,让他们专心创业。五是社会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三、“班长”、班子最关键

  “三个转变”是推动四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好抓手,但是谁来掌握和运用这个抓手呢?当然只能是四川广大人民群众。群众的创造力必须靠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核心队伍才能凝聚起来、发挥出来。在这里,最关键的是要有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班长”、班子和队伍,也就是形成四川省委强调的“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的良性机制。

  “班长”是班子和队伍的核心。四川省委坚持把政治可靠、群众拥护、能力最强、最有活力的干部配备到“班长”的位置上,特别是精心选好市委书记、市长,县委书记、县长。选拔“班长”时,对其德才进行全面考察。评价他们的实绩,既看经济发展,又看社会进步;既看原有基础,又看发展条件。注意不受“形象工程”蒙蔽,不被虚假数字迷惑,不让只会夸夸其谈的干部有市场。对那些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做出成绩的干部,高看一眼;对那些不图虚名、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敬重有加。省委还非常重视强化“班长”抓班子的崇高责任和主导作用。要求“班长”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要敢于理直气壮地说:向我看齐!张学忠同志在省纪委大会上公开声明:“我在四川没有任何亲戚,也绝不允许任何亲戚朋友,包括身边的工作人员打着我的招牌办事。如果有人声称是我的什么人找你办违规的事,大家绝对不要相信,而且要及时向省委办公厅或省纪委反映。”省委书记作出榜样,省委常委一班人向他看齐,各市县委书记也向他看齐,全省各地狠刹“送红包”、“搞勾兑”等不正之风,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政策”,党风政风为之一变。

  选好“班长”,配好班子,必须有科学的制度保障。近几年,四川构建了以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中心的选人用人制度体系,建立或完善了包括党委任免干部票决制、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选人用人失察责任追究、领导干部秘书管理等20多项规定,一些市县推行了“下评上、民评官、企业评机关的‘阳光工程’”,还组织县区和市级部门“一把手”面向公众述职。完善干部管理机制的根本精神是要坚持决策的民主化、程序的科学化,扩大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以保证选好、配好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班长”、班子和队伍。

  制度的威力在实行。四川省委推进选人、用人制度的改革是认真的,有力的。去年以来,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共产党员进行了公开的表彰和奖励,并在全省公开推荐“我心中的优秀县(市、区)委书记”活动。广大党员和群众踊跃参与这些活动,一大批人民群众拥戴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陆续走上了市州和省级部门的领导岗位。与此同时,省委抓住反面典型,严肃查处,达到“查处一案,治理一线,教育一片”的目的。例如,开县法院一副院长有违法犯罪活动,即追究对提拔任用该副院长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给予处分,并在全省组织系统开展作风整顿,规定“四个绝不允许”和“六个不准”,作为组工干部的“高压线”。

  四、努力强化执行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好“班长”、好班子、好队伍的突出标志是具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和雷厉风行的作风。

  求真务实,就是要强化执行力。美国人保罗·托马斯和大卫·柏恩在《执行力》一书中分析说,企业成功,大致上20%靠策略,60%靠企业各层管理者的执行力。一些企业之所以不成功,不是因为没有正确的决策,而是缺乏执行力。四川的同志认为,这个分析对国家机关的工作同样适用。执行力就是管理者完成任务的素质和水平,就是抓落实的作风和能力,就是对任务目标的认真研究和执著推进。现实生活告诉我们,执行力太重要了!我们制定了那么多的远大战略,描绘了那么多的宏伟蓝图,提出了那么多的好思路、好办法,如果不能得到坚定的执行,不能得到认真的贯彻落实,又有什么意义?在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只有11条,全管住了,建成了一支纪律最严明、战斗力最强的革命军队。这支革命队伍能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屈服。这11条为什么管用?就是因为我们党上上下下都严格照办,大家动了真的。现在之所以要强调求真务实,要强调执行力,是因为社会上存在着落实的误区和执行的“黑洞”。有一些干部汇报工作、开会讲话、发表文章都头头是道,思路不可谓不清晰,规划不可谓不宏伟,点子不可谓不新颖,但就是不肯扎扎实实地去办事,只绘图不施工,没有执行力,其结果是工作上不去,群众不满意。

  四川省委、省政府是怎样抓执行力提高的呢?第一,强化执行的观念和意识,从上到下,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营造知行合一的执行文化;第二,提高执行的能力和水平,做到坚定性和科学性、艺术性的统一;第三,建立保障执行的严格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第四,增强执行的底气和勇气,这是执行力的关键所在。有底气,就是领导干部自身过硬,能够率先垂范。“自己没故事,就不怕别人有故事。”同时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有敏锐地发现问题、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勇气,就是敢于坚持原则,有旗帜鲜明的态度,有敢抓敢管的魄力。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不抓则已,一抓到底,务求实效,并经得起人民的评判、历史的检验。

  执行力是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扫除各种障碍中体现和推进的。2003年,四川全省实行停止征收农业特产税(不含烟叶)、停止征收个人工商户管理费、开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三大政策,今年又免除了全省民族地区的农牧业税,直接让利于民。还成立了全国首家民工救助机构———华西民工救助中心,清理兑现拖欠的民工工资,已兑付当年民工工资达96%。近两年,全省查处了200多起妨碍政府执行力的事件。例如,成都市政建设规划中有一条迎宾大道,但有人却在大道上盖起了一座违反规划的建筑,公然对省市政府的正确决策提出挑战。成都市委排除阻力,决不迁就少数人的私利而损害多数人的公利,拿出执行力,毅然决然对违规建筑进行了爆破拆除。广大群众拍手叫好,对此评论说:“迎宾大道炸‘毒瘤’,炸出了执行力,炸出了党和政府的威信!”近几年来,在省委坚持的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一些无所作为、没有执行力的干部被免职,一大批奋发有为、执行力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在邓小平同志的故乡广安市,市委班子因为执行力强,被群众形象地誉为“装有电脑的推土机”。广安市这几年的发展速度也因此在全省名列前茅。如今,在全省各地市县已形成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喜人局面。

  我们在成都、宜宾、乐山、德阳、广安等地考察中深切地感到,虽然四川在发展中由于客观原因还存在不少问题,面临许多困难,但广大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好,人心思进,人心思干,人心思上,各级党委政府的执行力明显增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正在顺利实施。绝大多数干部能自觉地按照“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去做,广大群众感到有奔头,气顺劲足,天府之国到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最近几年,四川省经济增长平均比全国快两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全国低2.6个千分点。特别是2003年,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但取得的成绩比预料的好。一是实现了“三个突破”:GDP突破5000亿元,达到545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实现336亿元;外贸出口突破30亿美元,达到32亿美元。经济发展增长创10年来新高,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位上升了一位。二是实现了“三个提高”: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实现净利润162.8亿元,增长43.6%;居民收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41.5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20元,增长5.8%;城镇化率提高,达到30.1%,提高近两个百分点。三是实现了“三个加快”:生态建设加快,森林覆盖率达到26.62%;交通建设加快,已建成高速公路1500公里,比1999年增加一倍;电力建设加快,装机总容量达1860万千瓦,在建1000万千瓦。这些事实说明,四川的物质文明建设不但有量的增长,而且有质的进步。与此同时,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有力的推进。在中华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潮流中,四川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正万众一心,豪情满怀,实现前所未有的大跨越。

  (课题组成员:王天玺郑晓幸周潮源何兆伯高德明)(原载《求是》杂志2004年第21期)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新图文
  亚欧日报是大型综合日报,亚欧日报网路报是一家大型的网络报电子版,新闻信息涵盖四海五洲,新闻内容五花八门,新闻视角独特敏锐。